【記者葉圳轍/高雄報導】據台灣機器工業同業公會資料顯示,台灣食品及包裝機械製造廠商約400餘家,以中小企業為主,年產值約100~150億元,其中南部約150家,佔廠商數40%;根據金屬中心產研組統計,台灣在2005~2007年之間,食品及包裝機械進口值平均約400億元,相較於150億之出口值,顯示台灣在食品加工設備業仍有成長空間。其中出口主要國家為中國、美國及越南,分別佔出口值20%、10%、7%;進口主要國家為日本、德國及美國,分別佔進口值27%、15%及10%。

金屬中心工程師林志浩表示,食品加工設備主要分為物料處理製造、高溫殺菌、真空及整列包裝等系統,目前國外業者已逐漸將真空系統與自動化連續系統引進於整線生產,相較於國內食品加工業目前仍停留在單機與真空度較差的環境下作業,確實無法符合高效率、高品質要求。且由於國內業者員工數以30人以下居多,欠缺研發人力,產品大部分仍停留在手動操作及PLC電控技術,缺乏「數位自動化控制系統」,故只有走模仿之路,一些高值化產品皆自歐、美、日進口。

而據金屬中心調查台灣20家食品加工設備廠商技術分析得知,國內優勢在於設備加工能力、溫度調控裝置、設備組裝均已達成熟,然而在真空系統技術、數位自動化整合系統、設備品質及人機控制介面等,均是國內業者亟待努力的方向。

林志浩說,台灣農、漁業產品很強,不管如何加工,唯有後段真空包裝完善才有利出口;故今年南部傳產科技關懷計畫中,推動食品加工設備產業聚落,就以提升食品真空包裝技術及填充設備技術為出發點,希望透過與國內標竿業者及相關廠商組成產業研發聯盟,整合金屬中心、設備開發廠商及學術單位的研發能量,進行諸如「真空管路系統設計」、「設備整合設計」、「真空填充技術」、「自動化機構設備」、「電腦自動監控」等較高層次技術的開發,以突破目前的困境,使業者不再以仿製國外的OEM加工製造方式,能由聯盟合作方式朝向ODM,進而達到設備高值化、提升外銷出口競爭力,並於未來取得國外檢測認證為最終目標(OBM)。

林志浩說,食品加工設備業經由研發聯盟的推動,希望未來能擴大產業效益、改變產業風貌,並形成產業聚落,對地方經濟發展挹注貢獻;林志浩認為,產業聚落不只是設備製造業,連應用端之加工業者也納入,整體效益才會加乘;荷蘭的鹿特丹能成為歐洲花卉、蔬果農產品的集散中心,就是產業上下垂直整合群聚最成功的案例之一,值得我們借鏡。目前高雄港除臨近港口、機場方便出口外,目前因貨櫃量減少而空出的幅地,就具備規劃成為食品設備加工聚落專區的理想條件,這是也是金屬中心未來推動產業群聚,為食品設備加工業謀求新生機的重點方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親親巴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